中醫體質辨識儀及中醫藥健康管理的實際效果。方法:選擇醫院95例內分泌科住院痛風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45例與觀察組50例,觀察組給予中醫體質辨識及中醫藥健康管理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管理方法。統計兩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與生存質量評分。結果:觀察組服藥依從性好占比,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心理領域、生理領域、社會領域等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內分泌科痛風患者實施中醫體質辨識及中醫藥健康管理后,能夠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并且對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較好的作用和意義。
內分泌科痛風發病率較高,其中許多患者需要住院治療,痛風是內分泌科常見的疾病類型之一,具有病程長、病情復雜、難以根治的特點,患者長期治療依從性較差,健康管理狀況一般。現代醫學對痛風的病因病機尚未完全明確,除少數是先天性嘌呤代謝酶缺陷使尿酸產生過多外,多數是原因不明的腎臟排泄減少或尿酸產生過多引起的[1]。臨床上針對痛風的治療主要包括西醫治療和中醫治療,西醫在急性期一般采用非甾體類抗炎治療。中醫學認為痛風屬“痹癥”等范疇。
中醫體質辨識儀辨識是根據中醫體質分型知識對患者的體質進行分類的方法,能夠更加具有 針 對 性 的 辨 識 患 者 的 中 醫 體 質,從 而 提 高 治 療 的 效果。中醫藥健康管理是通過中醫藥學管理方法對患者的飲食、飲水、運動、護理等方面進行干預的管理方法,目前在我國中醫醫院的應用較少,研究根據內分泌科痛風住院患者治療依從性的現狀組織和探討中醫體質辨識及中醫藥健康管理應用后的具體效果,以提高內分泌科痛風患者健康管理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內分泌科住院痛風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45例與觀察組50例。對照組男30例,女15例;年齡為28~76歲。觀察組男34例,女16例;年齡為30~78歲。納入標準:患者于內分泌科接受診斷以及治療,符合內分泌科痛風診斷標準,
中醫體質辨識儀患者的臨床信息以及資料完整,能夠接受出院后隨訪,患者的年齡為28~78歲。排除標準:患者有嚴重器質性損傷,患者合并有肺癌、肝癌等惡性腫瘤疾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婦女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結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管理方法,
中醫體質辨識儀接診患者開始由責任護士對患者的用藥、飲食等進行護理,并且向患者介紹痛風的相關知識,引導并使患者初步了解醫院環境,降低患者治療時的緊張和焦慮心理情緒。觀察組給予中醫體質辨識及中醫藥健康管理方法。
(1)中醫體質辨識方法。與患者溝通并結合臨床資料全面了解患者的癥狀及具體的病情,結合中醫體質相關知識進行辨識,主要分為風濕熱痹、風寒濕痹、痰瘀痹阻、肝腎虧虛4種類型。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并結合《中醫體質分類與判斷自測表》測試結果對患者健康狀態進行評估,同時責任護士要嚴格、
中醫體質辨識儀詳細記錄患者的體質得分以及體質分型結果,并且建立個性化健康體質檔案,同時根據患者評估結果的健康狀況制定對應的健康教育方案,
中醫體質辨識儀從而促使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在飲食上忌食用海鮮、濃湯、內臟、豆制品、啤酒等食物,少食刺激、冰冷、辛辣的食物,多飲水,每日飲水量超過2000mL。從而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